av色综合网,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japanese乱熟另类,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新媒體行業(yè)研究報告范文

新媒體行業(yè)研究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媒體行業(yè)研究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新媒體行業(yè)研究報告

第1篇:新媒體行業(yè)研究報告范文

Google目前每月從廣告中收入3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都來自搜索結果旁邊的文字小廣告。

大家可能會感到驚訝:這怎么可能?在搜索廣告上花錢那么多的又是誰呢?

作為一家銷售文字廣告系列分析軟件的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拉里·金(Larry Kim)指出:答案就在那些“一位客戶就意味著一大筆長期收入”的行業(yè)中。

金的公司Wordstream通過軟件分析了讓自己的廣告出現在搜索結果旁的廣告者們?yōu)槟男┧阉髟~語付費最多,并且將排名前1萬者按行業(yè)分組。他們將所謂的每次點擊費用(也就是廣告者為每一次有人點擊其廣告而付給Google的費用,簡稱CPC)乘以人們以該詞進行搜索的總次數,然后根據適用于不同行業(yè)的關鍵詞對餅圖進行劃分。

排在首位的是什么行業(yè)?是保險。各個保險公司迫不及待地競相為贏得新客戶而出價,為每次點擊付給Google的費用高達54美元以上。根據Wordstream的統(tǒng)計結果,它們在Google的搜索廣告收入中一共占了24%。

其次是從事貸款業(yè)務的公司,其CPC為44美元以上,在Google收入中約占13%。

“很多律師在尋找客戶,”金說,“盡管他們需要為50至100次點擊付費才能真正得到一個客戶,但是在一場持續(xù)幾年并一直每小時收費500美元的官司中,他們可以收回成本。在公司按月支付高額費用的CRM軟件行業(yè),也存在同樣的情況?!?/p>

說到律師,典當與法律行業(yè)分別出現在第三、第四位。

排在第20位的是一個有點奇怪的行業(yè)——臍帶血。

“我以前不了解那是什么,”金對Wire.com說,“原來這個行業(yè)是幫有錢的家長把自己孩子的臍帶保存下來,寄希望于里面的干細胞將來能夠用于治愈疾病。保存臍帶血需要支付一大筆預付款,以及不菲的后續(xù)費用。”

于是這又是一個能從一名客戶身上長期大量賺錢的行業(yè),使得為每次點擊付費27美元也不失明智,哪怕50名廣告點擊者中只有1名最終簽單。

根據Wordstream的統(tǒng)計結果,前20項行業(yè)類別占了Google廣告收入的70%。Wordstream銷售的軟件讓公司與搜索引擎市場顧問組織并管理他們的廣告系列,此外,它也提供一些免費的關鍵詞分析工具。

其余的30%呢?

大約1000種不同的行業(yè)類別共同構成了剩下的30%,它們一項比一項更窄小——這一現象被金稱為“長尾”,這一說法源自Wired雜志文章與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后來出的書。那些行業(yè)類別共同“表現出極大的花費?!苯鹫f。

20大最昂貴Google關鍵字類別:

1、保險;2、貸款;3、典當;4、律師;5、信貸;6、律師;7、捐贈;8、學位;9、虛擬主機;10、專利申請;11、電話會議;12、貿易;13、軟件;14、數據恢復;15、轉讓;16、燃氣/電力;17、課程;18、康復;19、醫(yī)療;20、臍帶血(來源:搜狐IT 編選:)

《關于2010-2011年度:中國電子商務系列研究報告定制的通知》

依托擁有的100余位國內知名專業(yè)分析師、特約研究員,以及院校專家教授、知名企業(yè)CEO、頂尖實戰(zhàn)專家,每年度編制近百份電商主題研究報告,并接受企業(yè)定制各項報告,承接政府部門、行業(yè)協會與企業(yè)委托的課題研究、項目申報等專業(yè)研究工作,并擁有領先的電子商務行業(yè)數據監(jiān)測系統(tǒng)來實現對行業(yè)運行的數據監(jiān)測、分析。

作為國內專業(yè)電子商務研究機構,包括B2B領域的阿里巴巴、網盛生意寶、中國制造網、慧聰網、環(huán)球資源、金銀島、一達通、敦煌網等企業(yè);B2C領域的京東商城、當當網、卓越亞馬遜、新蛋中國、紅孩子、凡客誠品(VANCL)、麥考林(麥網)、庫巴購物網、蘇寧易購、淘寶網、拍拍網、eBay易趣網、樂酷天、百度有啊、樂淘網、銀泰網、珂蘭鉆石網等;支付領域的支付寶、財付通、環(huán)迅支付、百付寶、銀聯電子支付、快錢、易寶支付等;還有移動電子商務領域的中科聚盟、新網互聯、匯??萍?、億美軟通、天下互聯、新網互聯、用友偉庫等,以及團購領域的拉手網、美團網、F團、窩窩團、阿丫團、24券、愛幫網、糯米網、騰訊“QQ”團、酷團網、大眾點評網、淘寶“聚劃算”等電子商務各領域典型企業(yè),均為中心的重點研究與監(jiān)測對象。

第2篇:新媒體行業(yè)研究報告范文

僅僅兩周前,15歲的倫敦少年馬修?羅布森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高中生,在東南部一所公立學校就讀,喜歡在一款叫《使命的召喚》的電游里扮演拯救世界的英雄,為找不到暑期的實習工作而煩惱。

今天,他是東京、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城的最熱門話題?;鸾浝?、公司總裁、行業(yè)分析師們正逐字逐句地研究著他的分析報告――青少年們是如何消費媒介產品的。

很有可能,他所撰寫的3張薄薄的報告,正在影響著全球億萬數量級的流動資金的去向。

小狗魯迪

父母既非投行人士,長輩也無這方面的人脈資源,能站在摩根士丹利的辦公室,向那些西裝革履的投行分析師們解釋青少年是如何消費媒介產品,就需要一點點運氣。

這運氣是馬修家3歲的小狗魯迪帶給小主人的。

2009年1月,小狗魯迪拖著馬修的媽媽到格林威治公園溜達散步,在那里,它和另一條狗成了朋友。那只狗的主人叫帕特里克?惠靈頓,他是摩根士丹利的一位高級分析師。兩位狗主人坐下來聊天,接著就聊到馬修的遭遇:他想獲得一些工作經歷,向本地的公司機構、律師事務所和銀行投了無數自薦信,結果通通吃了閉門羹。

對像帕特里克?惠靈頓這樣主導世界的成年人來說,這不過是個順水人情。于是,馬修最終得到一個來自摩根士丹利的offer――為期兩周的實習資格。在7月的一個周一早上,他興沖沖地趕往大摩位于金斯雀碼頭的寫字樓。

“真是可怕的一天。”馬修回憶著當天的尷尬情景。每幢寫字樓里都干坐著局促不安的實習生。不過,展現在馬修眼前的新環(huán)境看上去倒很有趣。待到第二周,他覺得自己已經理解投行是如何運作。接著,馬修被分配到媒介和互聯網研究小組。他的實習導師之一是好心給他實習機會的惠靈頓叔叔。

7月的金融城處于懶洋洋的休假季節(jié)。惠靈頓叔叔在去享受夏日時光之前,交給馬修一個小作業(yè)――寫一份關于像他這樣大的孩子是如何消費媒介產品的報告。

差不多花了一天時間,馬修撰寫出一份長達3頁的青少年媒介消費習慣研究報告?!拔彝ㄟ^短信的方式向一些朋友調查他們的想法?!彼嘈牛约旱膱蟾婺壑蠹s300名青少年的集體智慧,并且。間接代表著全英幾千名少年的真實想法。

沒人會在意類似這樣的實習小作業(yè)??墒?,當馬修的小作業(yè)送到惠靈頓和其他兩位分析師愛德華?希爾伍德、朱利恩?羅西的桌上時,他們發(fā)出了由衷的贊嘆:“這是我們見過最清晰、也最引人思考的觀案?!?/p>

最終,摩根士丹利決定對外全文這份實習生撰寫的研究報告。很快,電話和E-mail像洪水一般涌進辦公室,來自紐約、東京和金融城的基金經理、公司總裁和投資商們要求摩根士丹利提供更詳細的分析內容。

“在我們曾參與的研究報告中,這篇報告激起的反應無疑最大,而且肯定會成為摩根士丹利發(fā)表過的、閱讀人數最多的報告之一?!毕栁榈卤硎尽K醪焦烙?,相比其他研究報告的平均水平,馬修的報告獲得的反饋要高出五六倍。

一夜之間,馬修成為史上最出名的實習生之一;另一位則是大名鼎鼎的前白宮實習生莫尼卡?萊溫斯基小姐。和讓美國總統(tǒng)深陷“褲子門”的莫妮卡前輩不同的是,馬修的出名靠的可是他嚴肅認真的實習成果。

少數派報告

這是一份讓眾多媒體經營者、投資人、廣告商感到沮喪的報告。完全顛覆了他們對青少年群體消費習慣的預想。

根據馬修的報告,青少年討厭廣告牌、電視和互聯網上的侵入性廣告;他們樂于通過各種平臺獲取內容和音樂,包括手機和蘋果iPod等諸多設備,他們不聽廣播,更愿意使用音樂網站,因為這里提供的主流媒體音樂是免費的,而且可以自主選擇;他們很不愿意為音樂付費,其中80%的人采用非法方式下載音樂,多數人從未買過CD。

印刷媒體遭到青少年的冷遇,因為“他們無法忍受滿滿一頁的文字”,而電影和演唱會是少有的幾個能夠讓他們心甘情愿掏錢的領域。青少年經常去電影院,只不過他們去電影院“不是為了看電影,而是為了獲得體驗并與好友聚會”。

家庭收入較高的青少年使用iPod聽音樂,家庭收入較低的孩子則用手機聽音樂。馬修寫道,約99%的青少年擁有手機,但是,手機主要的用途是發(fā)短信和聽音樂,他們更喜歡通過視頻游戲機免費聊天。

馬修還寫道,青少年很少有固定時間看電視,他們基本都有接觸網絡的途徑。

真正對新媒體商業(yè)模式構成當頭一擊的,是馬修在報告中寫道:青少年不使用Twitter,即使他們注冊了賬號,因為用手機更新博客會用光儲值,而儲值用來給朋友們發(fā)短信會更好?!坝捎跊]有人會看他們的Twitter主頁,因此他們認為發(fā)表Twitter信息毫無意義?!?/p>

是的,他說的是Twitter,那個被認為是2009年傳媒業(yè)最潮、最熱、最有商業(yè)前途的新玩意。今年年初以來,各種風投追逐著Twitter,到處流傳著Google、Facebook在內所有的互聯網巨頭都在與Twitter進行談判的消息――或有意收購Twitter,或希望對Twitter的數據流加以利用。Twitter的創(chuàng)始人和CEO埃文?威廉姆斯也曾美滋滋地坦承:“從沒預想過今天的成功?!?/p>

估計他現在很想痛扁這個乳臭未干的小子。馬修的研究報告與太陽谷媒體年會差不多是同在7月,疑慮重重的媒體高層對Twitter的商業(yè)模式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質疑――當紅炸子雞的全盛時期似乎已經過去。

馬修的名氣也從金融界迅速擴散到大眾媒體。英國《金融時報》頭版刊登相關報道后,這位不用Twitter的少年變成了數百篇報紙文章、無數博客日志和數千條tweet信息的主題。學校門口站滿了記者,據說,不少小報愿意出錢購買馬修的個人故事。但到目前為止,馬修只在媽媽的陪同下,在格林威治的家中接受過《金融時報》、《泰晤士報》的采訪。

網上流傳關于馬修的種種。嫉妒、質疑、流言,不少人揣測著他的家庭背景――“他爸爸是大摩的CEO”、“聽說他在一家昂貴的私立學校讀書。”一個酸溜溜的新聞跟帖是這么說:“我不明白,他們(投行)為什么不去關注這么多專業(yè)的、詳細的研究報告……我保證我的報告比他更專業(yè),甚至,我還保證我比他更年輕。”

的確,馬修的報告沒有什么太不可思議的觀點。他自己也說:“我們想的都差不多。這都是我們在學校里談到的內容。只不過,我用了銀行家能理解的語言說出來。“

不可思議的,是那些成年人們對此的激烈反應――一個15歲少年用他誠實的眼睛,用一種自信、毫不矯揉造作的語言,輕而易舉地擊潰了那些商界精英對這個世界自以為是的認識和看法。

有趣的是,盡管“無法忍受寫滿文宇”的印刷媒體,馬修的一夜成名,很大程度上拜主流報紙所賜。正是《金融時報》、《泰晤士報》的議題設置,讓他在全球范圍內受到主流媒體的爭相報道。更有趣的是,到目前為止,馬修也只接受過幾家嚴肅的“上流報紙”的采訪。

第3篇:新媒體行業(yè)研究報告范文

訊:北京時間4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在最新的一份研究報告中預測,2012年全球移動媒體總營收將達1498億美元,其中,移動廣告與內容的營收為670億美元,移動數據訂閱的營收為828億美元,同比增長9.5%。

Strategy Analytics報告顯示,今年全球應用下載次數將達到230億次,同比增長38%;全球應用支出將達到261億美元,同比增長30.7%;應用營收在移動媒體總營收的比重將達到18.9%。此外,全球移動廣告支出今年將達到116億美元,同比增長85.4%;美國及西歐地區(qū)的應用內廣告銷售額將超過移動網頁顯示廣告銷售額(9.345億美元)。

報告還稱,“盡管用戶多達2.71億人,但移動視頻廣告做出的營收貢獻仍然不大——2011年全球僅為2.23億美元?!盨trategy Analytics的研究數據來自于移動運營商、手機廠商、監(jiān)管機構、廣告商、廣告公司和獨立用戶調查。(來源:鳳凰網科技 編譯/凡奇)

社會化媒體營銷市場火熱發(fā)展。美國的Facebook估值千億,即將上市也令其愈發(fā)搶手。國內無論是騰訊的QQ空間,還是人人網 ,或者微博,都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另外電子商務與社會化媒體的合作加強。未來社會化營銷市場一定是個趨勢,它激起越來越多的人對其的研究與探索。

為深入了解我國乃至全球社會化媒體營銷,數位分析師歷經數月撰寫了《全球社會化媒體營銷行業(yè)研究報告》。(詳見:/zt/mtyx/) 該報告從各方面深入剖析社會化媒體營銷進行全面調研與分析,包括:社會化媒體營銷概述、發(fā)展現狀、特征、趨勢、社會化媒體工具、社會化電子商務、SoLoMo模式下的投資機會等等?,F此報告征訂活動已經開始!

第4篇:新媒體行業(yè)研究報告范文

在上述種種報告中,穆迪公司的研究報告相對更為中立,分析也更為全面,因而盡管其中可能有這樣或者那樣不全面和準確的地方,但是同樣值得我們予以關注。在這份2002年10月的研究報告中,穆迪公司宣布在綜合考慮了在政府主導下的銀行業(yè)改革措施、市場開放帶來的壓力、整個銀行業(yè)正在面臨的挑戰(zhàn)等因素之后,將中國銀行業(yè)的評級確定為穩(wěn)定。

一穆迪公司對于中國銀行業(yè)的總體評價

在研究報告中,穆迪公司注意到中國的銀行業(yè)在改革中扮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是中國政府在制定其改革日程表時優(yōu)先考慮的行業(yè)。這是由中國獨特的改革路徑所決定的:中國銀行體系積存的高額的不良貸款,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經濟轉軌的成本;中國政府如果要試圖建設一個健康的銀行體系,必須要尋求適當的方式和渠道為這些巨額的成本買單,同時控制新的不良貸款在銀行體系中產生。

因為中國銀行業(yè)目前問題的形成有歷史的原因,其解決也需要一定的步驟和階段,同時也考慮到銀行改革過程中可能來自金融、政治和社會層面的壓力,穆迪公司認為在穩(wěn)定壓倒一切的前提下,目前如果斷然全面在銀行市場引入市場機制必然是弊大于利。這種漸進的改革思路顯然與前述高盛公司激烈的銀行改革思路有明顯的區(qū)別。

由于國有銀行在中國的金融體系中一直占據主導性的地位,因此國有銀行改革的進展狀況直接影響到對于中國銀行業(yè)改革的進展的評價。在穆迪公司看來,中國的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繼續(xù)壟斷中國的金融系統(tǒng),它們也是整個系統(tǒng)風險的來源;穆迪公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由于業(yè)務范圍狹窄、國有企業(yè)表現不佳、沉重的稅負和僵硬的利率政策,四大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很高,而資本水平則很低。四大銀行由于貸款損失準備金不足,沒有足夠的能力核銷自己的不良貸款。特別值得指出的是,穆迪公司在研究報告中強調,如果單純依靠銀行自身的經營,四大銀行很難保證整個金融系統(tǒng)的償付能力;從長遠角度來看,中國的銀行有可能需要注入更多的公共資金才能與國際標準接軌。這實際上就是我們經常提及的“誰應當為國有銀行的巨額不良資產買單”的問題,巨額的不良貸款已經形成,損失也已經形成,要回避這個尖銳的問題顯然是難以持續(xù)下去的,在穆迪公司看來甚至可能會威脅到國有銀行對于金融體系償付能力的支持水平。顯然,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評價。如果按照穆迪公司的看法,研解決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問題就必須要注入更多的公共資金,但是如果在注入公共資金的同時又不能給國有銀行形成預算軟約束的預期和可能產生的道德風險,目前看來還是一個難以解決的難題。

從總體的發(fā)展趨勢看,盡管中國的不少銀行的負責人反復強調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問題,在穆迪公司看來,中國銀行業(yè)的透明度和公司治理機制仍然不佳,由此穆迪公司預期政府在未來五年內將國有銀行轉變?yōu)榘凑帐袌鰴C制運營的商業(yè)實體的目標顯得有些過于樂觀。這也是值得我們關注的一個判斷:我們的監(jiān)管機構陸續(xù)宣布的一系列銀行改革和發(fā)展的目標,究竟是否可以按期完成?

在穆迪公司的研究報告中,提及的中國銀行業(yè)在2002年可圈可點的改革進展并不多,無非是一些國有銀行開始意識到來自中國政府的直接支持在將來會逐漸消失,有的國有銀行采取了新的風險管理措施,有的還退出了無利可圖的產業(yè),撤并了位于不太富裕的農村地區(qū)的經營網點。另外,一些新上市的銀行經營狀況相對較好,機制也相對較為靈活,穆迪公司甚至樂觀地認為這些上市銀行可能也為整個行業(yè)樹立了新的標準,這些銀行的成功在穆迪看來甚至也有可能引領國有商業(yè)銀行走出困境。如果考察目前為數不多的上市銀行并不十分出色的經營業(yè)績、以及新橋集團入主深發(fā)展之后發(fā)出的“隨處可見可以改進、創(chuàng)造價值的空間”的感嘆,我們認為穆迪公司確實是高估了這些上市銀行可能的影響力,也低估了這些上市銀行在股權結構、市場競爭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從具體的銀行業(yè)務領域看,穆迪的研究報告特地提及了中國的銀行業(yè)在2002年的消費信貸業(yè)務和信用卡業(yè)務是增長的亮點,但是穆迪認為因為中國缺乏良好的信用文化以及個人信用數據的積累而制約了這些業(yè)務的發(fā)展。實際上,信用數據的積累和個人信用風險的管理并不一定有一個統(tǒng)一的、適用于全球的模式,在中國當前的市場環(huán)境下,同樣可能尋求到消費信貸業(yè)務和信用卡業(yè)務的增長空間和立足點,只是銀行業(yè)是否有足夠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來把握這些業(yè)務的增長能力而已。穆迪公司的研究報告特地強調說2002年中國的銀行中間業(yè)務的發(fā)展不能令人滿意,并且認為相關政策和定價措施都不是十分明確是重要原因,實際上2002年中國的銀行業(yè)對于中間業(yè)務的重視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中央銀行在對于中間業(yè)務的管理方面也顯著地放松了管制,這是十分值得關注的一個趨勢,我們可以樂觀地看到,如果價格的管制能夠進一步放松,銀行業(yè)的中間業(yè)務在2003年會有一個顯著的發(fā)展。

穆迪公司的研究報告對于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的判斷與許多媒體的刻意炒作形成了明顯的對比。實際上,盡管穆迪公司認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速了整個銀行業(yè)的自由化,而且這些影響對于中國內地的銀行的影響會在不遠的將來逐步體現,但是,穆迪公司也堅持認為,外國銀行的競爭則要在更長的時間以后才會對本地的銀行形成真正的威脅,而且這些國際銀行會帶來資本和專業(yè)技術。穆迪公司沒有看到的現實是,由于中國銀行業(yè)在激勵機制、市場開發(fā)機制、公司治理等方面與外資銀行相比處于劣勢,中國的銀行業(yè)在客戶和市場創(chuàng)新等方面正在逐步被邊緣化;規(guī)模十分有限的外資銀行重點爭奪的就是中國銀行業(yè)中最為優(yōu)秀的客戶、最為優(yōu)秀的人才、推出的也是最富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這一趨勢在媒體刻意炒作的南京愛立信事件之后已經成為當前國內銀行界廣泛關注的一個趨勢。

二2002年中國銀行業(yè)市場結構的變遷:銀行業(yè)洗牌還沒有展開

在比較中國的銀行改革與工業(yè)企業(yè)改革時,中國的銀行界人士經常強調銀行業(yè)改革是落后于工業(yè)改革步伐的,現在這一判斷也出現在穆迪公司的研究報告中。在此基礎上,盡管穆迪公司認為中國政府五年內將國有銀行改造成真正的商業(yè)銀行的目標有些過于樂觀,但是穆迪公司還是認為會有一些銀行在改革的過程中的表現將會優(yōu)于其它銀行,而且這種優(yōu)勢會隨著改革的深入而不斷加強。顯然,這是一個重新洗牌的過程,只是在2002年這個洗牌過程并沒有充分的展開。

首先看國有銀行。因為國有銀行的地位是如此的重要,穆迪公司強調認為國有銀行在可預見的將來將會一如既往的得到政府的支持,但是穆迪公司堅持認為國有銀行要想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還必須得到政府的幫助,其別建議要政府在恰當的時候注入資本金。這顯然是呼吁政府注意在銀行體系積累的巨額不良資產及其可能對于銀行的穩(wěn)健性和金融體系的安全性造成的負面影響和壓力。一直到目前為止,中國的四大銀行依然壟斷了整個系統(tǒng)的資產、存款和貸款,根據穆迪公司的統(tǒng)計,目前四大銀行占整個系統(tǒng)存貸款的份額分別為67%和61%,貸款市場份額的下降(1998年為68%)主要是因為國有企業(yè)表現不佳,而這些國有企業(yè)是四大國有銀行的主要客戶。

與國有銀行在保持壟斷地位下的市場份額下滑相對照,中國的股份制銀行和城市銀行的增長空間有所拓展。穆迪公司注意到,20世紀八十年代建立的10家股份制銀行已有4家上市,這些銀行目前看來盈利能力更強,不良貸款率更低,其關注的客戶重點是沿海發(fā)達地區(qū)的外國公司和合資公司;而且這些銀行也易于吸引外資銀行的合作。穆迪公司還強調,中國的城市銀行增長很快,一些銀行,如上海銀行、南京城市銀行,已經獲得了外資銀行的投資,但城市銀行的管理和內部控制水平也不高。我們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外資銀行進入之后,其在目標客戶的定位、目標市場的界定、已經相應的經營方式上,外資銀行實際上與國有銀行基本上沒有太多直接的競爭和沖突,倒是這些股份制的銀行和城市銀行將更多地承受外資銀行進入的壓力,這一點值得穆迪公司在分析中國銀行體系時重點關注。

至于政策性銀行,基本上是主導政策性貸款的格局,在穆迪公司看來,國家發(fā)展銀行的增長速度最快,它也是三家當中改革最深入的一家。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到目前為止,中國的銀行市場上,盡管政策性銀行的業(yè)務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究竟如何界定政策性業(yè)務和商業(yè)性業(yè)務之間的區(qū)別、政策性業(yè)務究竟應當控制在多大的規(guī)模之內、多大的范圍之內?都是缺乏明確的問題,換言之,中國目前還沒有一個專門的針對政策性銀行的“政策銀行法”,這是制約中國政策性銀行業(yè)務發(fā)展的關鍵,可惜這一點在穆迪的報告中沒有提及。

隨著國有銀行退出農村市場,農村信用合作社成為農村金融市場的主導力量。目前,中國8億農民的金融服務主要來自于38,000個農村信用合作社,這些信用合作社大約占整個金融系統(tǒng)資產的10%。穆迪公司的研究報告注意到,農村信用合作社的經營管理水平不高,其經營活動蘊藏了很大的風險。穆迪公司預期,雖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農村信用合作社不是國有金融機構,但從穩(wěn)定角度出發(fā),穆迪認為政府會在需要時提供必要的幫助。我們認為,農村信用合作社經營活動中蘊藏的風險,很大程度上是治理結構存在嚴重缺陷、地方政府干預嚴重、關聯貸款的監(jiān)管不到位等因素導致的,如果由于考慮穩(wěn)定的原因就過多地給予這些機構以政策性的支持或者是隱含的擔保,實際上并不利于農村金融機構在未來的健康發(fā)展。

按照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中國政府會在2006年年底前完全取消對銀行業(yè)的業(yè)務和地域限制。在當前階段,外資銀行一般會選擇與本地的銀行合作,這樣運作的成本更為低廉。穆迪公司的研究報告指出,在短期內外資銀行的市場份額不會有很大幅度上升,但是,同樣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外資銀行爭奪的優(yōu)質客戶對于中國的銀行業(yè)的沖擊實際上在直接推動國有銀行為主導的中國銀行業(yè)走向邊緣化。

三中國銀行業(yè)的增長空間何在?

為什么中國的銀行體系不良貸款比率較高而外資銀行還是紛紛涌入?其中一個最為關鍵性的因素,是中國的金融市場的快速增長的前景吸引了他們的進入。具體來說,中國金融市場為銀行業(yè)的增長創(chuàng)造了多方面的業(yè)務空間。

首先,在穆迪公司看來,零售銀行業(yè)務會有一個快速的增長,實際上這已經成為當前中國銀行業(yè)的現實,不少的銀行已經宣稱就業(yè)務增長的重點轉向零售業(yè)務。實際上中國的零售銀行的兩大增長點為住房信貸和汽車信貸,因為網點眾多、客戶的基礎廣泛,國有銀行將在這一市場上占有優(yōu)勢。從國際比較角度考察,中國的消費信貸近兩年來雖有增長,但水平較其他亞洲國家低,仍有增長潛力。從不同銀行的市場表現來看,2001年中國的住房信貸占消費信貸增長的70%以上,工行于2001年年底超越建行,成為這一市場上的最大放貸者。汽車信貸也在價格、利息及國家政策等方面的刺激下成為另一增長點。目前看來,所謂“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所謂“小康社會應當也是小車社會”,因此未來這兩個領域的增長不僅會帶動中國未來經濟的增長,同樣也會帶動銀行零售市場的增長。

其次,銀行卡業(yè)務增長顯著也已經成為中國銀行業(yè)的一個顯著的增長點。根據穆迪公司的觀察,中國銀行業(yè)在銀行卡市場上的競爭已經使得市場進一步細化,不過市場的滲透率總體上依然偏低?;诋斍爸袊庞铆h(huán)境的現實,中國的銀行業(yè)發(fā)出的銀行卡主要為給零售及公司存款客戶的借記卡,真正的信用卡反而發(fā)展有限,商業(yè)銀行從這些銀行卡業(yè)務中刻意獲得的收入除了通常的利差收入之外,還有電子支付、資金轉移及購買與出售投資產品(如銀證通等業(yè)務)等方面獲利。

第三,穆迪公司關注到中小企業(yè)與私人借貸者的貸款滿足程度問題。穆迪公司注意到中國政府正致力于改進對于中小企業(yè)和私人借貸者的貸款服務,如鼓勵銀行向部分企業(yè)放貸,修訂法規(guī),對中小企業(yè)重新界定,建立信用機制等,人民銀行放寬了對中小企業(yè)貸款利息幅度的限制等等,不過穆迪公司考慮到這些客戶的信息透明度與資信質量問題后,認為這些中小企業(yè)很難獲得大筆的貸款。實際上,穆迪公司的研究報告沒有注意到一點是,中小企業(yè)的融資難問題首先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其次融資難并不僅僅是貸款難,僅僅依靠銀行貸款也不能解決中小企業(yè)的問題,而需要政府的扶持、創(chuàng)業(yè)資本的介入和股票市場的建立等多個方面的支持,而且不同行業(yè)、不同地區(qū)、不同發(fā)展階段的中小企業(yè)其對于貸款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四中國銀行業(yè)當前值得關注的主要問題

穆迪公司在研究報告中重點指出了中國的銀行業(yè)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從銀行內部經營管理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的問題:(1)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這一問題在國有銀行中尤為嚴重。穆迪公司注意到,最難進行改革的地方是管理責任制,國有銀行的官本位導向,使得國有銀行內部的運作有如政府內部的官僚體系,被委派的高級管理者任期短,多強調短期目標而非持續(xù)性的改革。同時,缺乏管理激勵機制也會阻礙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歸結穆迪公司的分析,國有銀行的治理問題,無非是官本位和激勵不足的問題,這已經成為幾乎所有銀行界人士的共識,但是目前的關鍵是如何采取行動。(2)會計與披露標準的改善:穆迪公司注意到中國政府正致力改善銀行的透明度與信息披露,如2001年財政部頒布了針對金融機構的新的會計準則。2002年起,中國的銀行必須公布5級分類的結果,根據不良資產水平做出計提準備并向人行做出季報。但國有銀行被豁免根據新的會計準則做出計提準備。同時,穆迪公司注意到財政部對計提準備的限制放寬,但財政部對壞帳沖銷仍嚴格控制。顯然,這個領域是有一定進展的,但是進展十分有限。(3)如果說前述公司治理問題和信息披露問題是兩個老問題的話,穆迪在研究報告中還專門提出了中國的銀行體系中存在的操作風險的問題。穆迪公司強調,由于經營規(guī)模與歷史遺留問題,國有銀行的操作風險要比股份制銀行高。這主要是因為四大銀行有廣泛的網絡與官僚體系。內部信息不流暢,決策機制官僚化,要建立全國性的數據庫還需要好幾年,目前為止,部分客戶信息還通過手工獲取與傳輸,易發(fā)生錯誤。同時,穆迪公司認為中國的銀行業(yè)存在的不恰當的管理責任制賦予高層管理者極大的決策權,導致和舞弊現象的發(fā)生。另外,穆迪公司認為過去國有銀行的管理是基于一致同意的基礎,責任不明確,導致低效率和操作風險,目前國有銀行正在機構扁平化、責任與權力分工明確等方面做出努力,穆迪公司認為長遠來講這可能有助于降低操作風險與提高效率。實際上,中國的銀行業(yè)的龐大的分支機構網絡,使得總行對于偏布各地的分支機構實際上處于失控的狀況。有不少學者認為當前中國的銀行業(yè)的問題主要是層級過多、授權不當等問題,實際上這個問題的根本還是內部信息的傳遞和信息網絡的支持問題,這一點是穆迪公司的研究報告中值得重視的一個新的關注點。

第5篇:新媒體行業(yè)研究報告范文

2009年中國電視廣告收入達675.82億元,增幅10.94%,而中央電視臺廣告同比增加了0.44億元人民幣,這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成績還算不錯。然而,早在2010年初業(yè)內預測的電視廣告將分流于新媒體,這顯然已在網絡廣告的成績中有所體現。

電視廣告2009增幅11%

2010年5月18日,《2010年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發(fā)展報告》(廣電藍皮書)由新華出版社正式出版發(fā)行,主要是廣電總局發(fā)展研究中心組織編寫,分為專題研究報告、發(fā)展報告和個案研究報告三個部分。

全書系統(tǒng)地反映了2009年中國廣播影視的現狀、特點及成就,涉及中國廣播影視發(fā)展改革管理中的若干重大問題的深入研究,同時揭示了中國廣播影視發(fā)展趨勢和政策走向。其中報告數據顯示,全國電視廣告在2009年收入達到675.82億元,同比增長為66.66億元,增幅10.94%。其中,廣東、江蘇、浙江、上海、湖南為收入排名前五位,上海市電視廣告收入為37.22億元,同比略下降,而北京則排名第六,收入為35.05億元。據報告數據統(tǒng)計,內地電視廣告收入超過10億元的省、市、自治區(qū)達到16個。中央電視臺2009年廣告收入達到161.52億元,同比稍增長0.44億元。但是目前中央電視臺2010年黃金資源廣告招標卻達到109.67億元,創(chuàng)下了十六年來歷史新高,增幅近兩成。

然而,這依然比不過新媒體前行的步伐。2009年電視廣告價格不斷上漲,廣告主在難求好的時段和預算不充足的情況下,紛紛尋找其他的傳播渠道,而優(yōu)質的新媒體資源恰好適合預算分流。新媒體特別是網絡廣告,成為了廣告主最新最便捷的機會,而網絡廣告也很快地進入了盈利的階段。

分流網絡廣告勢不可擋

在全球廣告市不景氣的映襯下,中國2009廣告市場卻逆勢而上。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前三個季度的廣告支出已經上升至540億美元,創(chuàng)下了同比增長12%的好成績。這是整個廣告市場的成績,而電視廣告卻面臨著互聯網等新媒體的沖擊,處于我踏步你升高的局面之中。

摩根士丹利曾預測“2010年將是中國廣告行業(yè)標志性的一年”,并建議投資者特別關注搜狐、新浪、分眾傳媒等在廣告行業(yè)處于領先的公司。主要原因就是新媒體存在諸多優(yōu)勢,比如相對價格較低,且覆蓋人數上升速度快,部分電視廣告當然會被替代。

第6篇:新媒體行業(yè)研究報告范文

最先挑戰(zhàn)中金的是人事,這也是引發(fā)其他挑戰(zhàn)的導火索。

證券行業(yè)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行業(yè),昔日中金能如此輝煌,除了擁有深厚的背景外,最讓中金驕傲的是擁有人才優(yōu)勢。

中金公司即便一個普通研究員,大多不僅擁有高學歷或海外留學背景等,而且還有豐富的資本市場的投資經驗。

正因為公司人才具有優(yōu)勢,打造了以前中金公司扎實的資本市場研究平臺,每每各券商研究報告出爐,中金公司的報告總是能讓機構投資者多看一眼,而且成為很多券商研究員撰寫研究報告的范本或者模仿的對象。

中金出爐的行業(yè)報告和年初的十大金股,往往成為不少投資者重點的研讀投資寶典,中金公司觀點,一度成為投資者把握未來方向的風向標。

但是自從去年以來,這樣的狀況正在發(fā)生變化,主要原因是該公司的一些重量級的人物正在一個個地離開。

在去年早些時候,首先是公司的董事總經理貝多廣拉開了中金人事地震的序幕,此后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投資銀行業(yè)務委員會執(zhí)行主席兼投資銀行部負責人丁瑋、研究部(香港)副總經理沈建光、首席策略師高挺、宏觀經濟研究員邢自強……他們相繼離開。

據統(tǒng)計,有數十位中金公司重量級的研究人員已經離開,并且大部分跳槽至競爭對手的公司中。

不言而喻,中金公司的人動的影響絕不是短期工作人員的青黃不接,而是流走這些人員對公司未來的挑戰(zhàn)。

短期對中金公司的影響現在已經初步顯現。近期的宏觀經濟等多領域的研究報告質量明顯變化,媒體不斷報道中金公司的宏觀研究越來越不靠譜,其股票池質量也遠不如從前。

接替哈繼銘的是原巴克萊資本中國經濟研究主管、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在新的研究核心的帶領下新研究團隊正在接受市場的檢驗。

投行業(yè)務也發(fā)生了變化,中金公司切得的承銷和保薦業(yè)務蛋糕越來越少。

2009年這塊業(yè)務還以10.97億元位居所有投行中榜首,去年卻落為第七名,在絕對收入上大幅縮水,承銷與保薦費僅有7.4億元,同比下降了30%,與第一名平安證券20.1億元的承銷費相比的話,相差甚遠,不及其零頭。

投資管理能力明顯下降,雖然中金公司是國內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發(fā)行的先行者,但是2010年的業(yè)績實在難以向投資者交差。

截至2010年12月31日,除去3只今年新成立的產品,剩下的8只中有一半虧損。中金股票策略二號虧損高達18%,位居所有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中倒數第一;其他3只產品的排名也占據了非限定集合理財產品排名中的后10中3個席位。

如此難堪的業(yè)績關鍵原因是研究能力下降,對市場的判斷發(fā)生了明顯的誤差。

第7篇:新媒體行業(yè)研究報告范文

-CCTV Moving Media published Report on Audience Rating from China 16 Cities

CCTV移動傳媒聯合CTR市場研究于近日了《中國16城市移動電視收視研究報告》,該報告所涉及的研究區(qū)域覆蓋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這4個一線城市在內共16個城市。報告顯示CCTV移動傳媒已經成為央視品牌在移動媒體領域的強有力延伸。

United with CTR Marketing Research, CCTV Moving Media has published Report on Audience Rating from China 16 Cities recently. Beijing, Shanghai, Guangzhou and Shenzhen these four first-class cities are included inside. And this report has indicated us that CCTV Moving Media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brand CCTV and played a role in moving media field.

公交移動電視可以看春晚引爭議

近日,記者從《京華時報》上看到一條新聞:為了讓市民在出行中感受春節(jié)氛圍,春節(jié)期間,北京公交車里播放的移動電視將延長播出時間,并轉播央視、北京電視臺春晚等節(jié)目。此外,春節(jié)期間,市民搭乘公交時候,還可以通過移動電視的節(jié)目和滾屏字幕,了解各大廟會、各種慶祝活動的最新資訊信息。

這一消息,讓業(yè)界再次重視起移動媒體的力量。而在2008年12月16日,春晚在上海的招商會上有來賓對移動電視播春晚的事引發(fā)爭議,有人說:“通過移動電視收看春晚固然方便了市民,可是這部分收視率無法統(tǒng)計啊?!碑敃r,出席招商會的CTR市場研究副總裁田濤對大家說:“移動媒體的收視率可以統(tǒng)計了。在明日的移動電視收視調研報告會中,大家便會知道?!?/p>

隔日,也就是2008年12月17日,CCTV移動傳媒聯合華視、CTR市場研究機構在北京千禧大酒店舉辦了《中國16城市移動電視收視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會,從此作為各公司媒介計劃的重點之一――移動傳媒收視率可以進行有效統(tǒng)計了。

移動媒體的迅猛發(fā)展需要有效的評估體系

移動媒體的發(fā)展在中國經歷了四個階段,萌芽階段、膨脹階段,保鮮階段,目前發(fā)展到了貨幣階段。

公交移動媒體,具有數字化、強迫收視、海量受眾和良好的廣告?zhèn)鞑バЧ葍?yōu)點,然而此前由于沒有權威的媒介量化收視評估標準,缺乏數據支持,企業(yè)該遵循怎樣的標準,怎樣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廣告運作,而使企業(yè)的媒介組合和評估媒介投放效果工作無法有效進行。田濤說;“整個中國廣告市場發(fā)展業(yè)已理性化,無論是傳統(tǒng)媒體,還是新興媒體,人們都在廣泛談論ROI這個詞。任何一個媒體如果想保持其在市場的獲利,必須告訴客戶,在我這個媒體所取得的回報是什么,而這個回報必須是量化的,這就是我們推動這個體系的關鍵所在,要向我們的廣告主提供一個量化的回報,要對廣告主的每一分錢負責?!?/p>

報告涉及到16個城市中,CCTV移動傳媒是唯一一家網絡全部覆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武漢、成都、南昌、天津、長沙、杭州、青島、大連和南京等13個城市,并擁有統(tǒng)一央視呼號和媒體品牌的公交移動電視運營商,也是在這13個城市內唯一的一家集節(jié)目的制播及廣告經營為一體的移動媒體,說明了CCTV移動傳媒作為第三地媒體的絕對影響力。

CTR市場研究副總裁田濤表示:“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移動傳媒在新媒體廣告效果評估標準方面始終沒有一個很好的到達率測評標準。此調查報告則從根本上解決了該行業(yè)缺乏第三方數據的困擾,通過該調查為廣告主和廣告公司提供了行業(yè)內最權威的廣告價值評估和投放效果的數據依據,媒體主也可以據此制定合理的媒體傳播價格。因此,無論是對于廣告主、廣告公司還是媒體主,都是具有非常意義的創(chuàng)舉?!?/p>

業(yè)內反響

第一批的軟件和數據很快會安裝在一些廣告公司。據了解,廣告公司對于這套數據體系的態(tài)度期待已久。他們迫切期待這套體系的出臺。群邑北京董事總經理陳俊良表示許多廣告主或4A廣告公司已經考慮將移動電視購買納入全年媒介計劃中,并對其未來發(fā)展持樂觀的態(tài)度。他說:“新媒體的發(fā)展必須有明確的效果評估體系作為支撐,否則將失去媒體定價的依據與購買的公平性,這次由CCTV移動傳媒與CTR聯合發(fā)起的數據調查,為移動電視提供公正、客觀、有效的收視數據,具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我們將以此數據作為移動電視的評估依據,為客戶進行媒體評估,并制定適合的投放計劃?!?/p>

發(fā)展前景

2008年中國移動電視行業(yè)的廣告收入將近13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1倍多。隨著移動傳媒平臺的日趨成熟和擴張,09年將是移動傳媒飛速發(fā)展的一年。

此次的報告是CCTV移動傳媒聯合CTR市場研究進行的16城市公交移動電視媒體廣告到達率連續(xù)研究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為期三年,致力于逐步發(fā)展完善成為公交移動電視領域的一個廣泛認可的行業(yè)標準,最終形成科學的、統(tǒng)一的、為各方廣泛認可的權威移動媒體評估體系。公交移動電視收視調查項目的實施,也為整個移動媒體的科學評估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隨著該項目的不斷實施和完善,針對整個移動媒體行業(yè)評估的標準也將逐步形成。

移動傳媒的挑戰(zhàn)

移動傳媒由巴士在線公司來運營,對于今年推廣移動傳媒過程中將面臨哪些挑戰(zhàn)的問題,巴士在線副總裁李俊先生說:“第一個挑戰(zhàn),就是廣告主在選擇媒體的同時有一個習慣,慣對我們來說應該是好壞參半。好的地方,央視本身賦予CCTV移動傳媒很強的品牌延伸力,這對我們是優(yōu)勢,就是在衡量一個媒體時,媒體自身的品牌能夠給廣告主、消費者帶來的影響力,因此我們占盡先機。第二是當央視對于他其他媒介組合比例的調控可能會有一些調整。這會是一個挑戰(zhàn)?!?/p>

第8篇:新媒體行業(yè)研究報告范文

首先,我們應該向投資回報率(ROI)致敬。因為它幾乎已經成為了整個新媒體產業(yè)的禍根。但是,回避它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究竟什么是社會化媒體的ROI?這無疑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而當一個問題難以回答的時候,我們也被迫對其答案進行深入的挖掘。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將要得出的答案是成熟的。

而且,我們想得到的答案不僅要能運用于現在,也要能付諸于未來的實踐。不過,問題自身也有可能阻礙我們創(chuàng)新和實踐。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提出的這個問題與其答案一樣難捉摸。可能你覺得上面這些句子讀起來像一個謎,其實回答問題的關鍵點還在于現實的觀察。

每每當這個問題被提出的時候,大部分提問者對問題和現狀并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他們不知道得出的結果是否會改變公司的遠景或者目前的業(yè)務狀態(tài)(當然,有時候改變公司遠景和相關業(yè)務走向也可能正是公司的需求)。無論那種方式,這都是一個絕佳的演示機會:怎樣使用新媒體去達到預定商業(yè)目標的。

某CEO的一段話被用作我們開始解決問題之前的引言。而且我相信下列一系列在漫長而激烈的討論之后總結出來的關鍵主題也能幫助到你找到答案:

“如果你提出要將社交化媒體媒體作為我們公司的頭等大事,并索要相應的預算和資源,那么你將永遠失敗…如果你將社會化媒體與我們公司的重點業(yè)務、商業(yè)目標有效的結合起來,并且展示‘社會媒體融入’能代來的發(fā)展,那么每一次你都將會成功。社會化媒體毫無疑問的是我們業(yè)務的推動者,你只需要告訴我怎么樣做到?!?你們的CEO

你的工作就是將新媒體的價值、顧客的期望和公司經營業(yè)務中間的點連接起來。所以,當我們談論社會化媒體回報率的的時候,我們或許都問錯了問題。盡管答案還是一樣撲朔迷離,我們也不一定就找不到答案。如果有人問你“你最近怎么樣?”你可能回答說“好”、“不錯”或者“很好阿”??墒?,如果你花點時間想一想,這些回答都是為了引出了后續(xù)的更深層次對話,例如:“為什么?”或者“為什么你那樣說?”。如果失去了引出后續(xù)深層次的對話的功能,這些問題就只是禮貌性問候或者傳統(tǒng)習俗上的開場白,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投資回報率同樣也是如此。

如果我們想對“回報”有更深刻的認識,我們需要將它與“投人”以外更多的因素結合起來。我們需要了解情況、動機、潛在的影響以及一些能用于幫助CEO們理解和發(fā)現新契機的數據。用另一種方式說,我們需要給“R(回報)”的成功一個確切有形的定義,并制訂一個公式來幫助我們達到目標。因此,投資回報率是針對一個具體的結果或目標,并沒有單一的答案。

Altimeter Group的Susan Etlinger,最近發(fā)表的一個公開的研究報告“社會分析研究框架”或許能幫我們理清思路。這個報告幫助你將重點放在社會化媒體營銷可能代來的潛在價值上:

“什么是社會化媒體投資回報率?”這是現在詢問的最多的關于社會化媒體營銷的問題。今年早些時候,48%的社會化媒體分析師都表示他們今年重點是增加投資回報率的測量。但是,投資回報率只是社會化商業(yè)套件中的一個度量方式。與其將社會化媒體設定為一個單一的實體,不如衡量它在幫助實現其他商業(yè)目標中所做出的貢獻。針對這點,戴爾的戰(zhàn)略傳播總監(jiān)Richard Binhammer明確的表示說:“社會化媒體的投資回報率都不是單一的?!?/p>

文章前面的提及的引言中的CEO也認為將社會化媒體與商業(yè)目標和業(yè)務指標結合起來會幫助他將現狀看得更清晰。值得一提的是,這些CEO們通常都不是社會化媒體的使用者。如果你想要他們看到你所看到的,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花點額外的時間將這些點結合起來會幫助你找出關鍵答案,也會幫你完成任務。

Susan不僅僅成功向我們展示了企業(yè)評估投資回報率的方法,她同時也幫助企業(yè)建構出了能定義“回報”或者特定商業(yè)目標的分析框架。

準備工作:評估你的業(yè)務在其他方面上是如何測量投資回報率的。

第一步:將你的社會化媒體戰(zhàn)略與商業(yè)目標結合起來第二步:定義你將如何衡量“成功”,并設定關鍵里程碑。第三步:評估自己企業(yè)的各項社交媒體資源是否已經充足,補充不足之處第四步:選擇正確的工具來測量進展以及結果

請記住,衡量社交媒體投資回報率的方式不是單一的。很多企業(yè)的的發(fā)展還是靠自身雄厚的資源。Susan介紹的這個社會化媒體指南針只是能在企業(yè)制訂社會化媒體方案時起到引導作用。也請記住,社會化媒體不僅僅只屬于市場部。企業(yè)的社會化以客戶為中心,社會媒體則提供更有效的互動、學習和適應機會。因此,企業(yè)其他的核心商業(yè)部門都有參與的必要。

1.創(chuàng)新:與客戶合作以推動未來的產品和服務。2.品牌健康度:對于品牌態(tài)度、品牌廣告行為的衡量3.優(yōu)化營銷:提高營銷計劃的效率4.創(chuàng)收:你的公司應該如何以及從哪產生收入5.運營效率:你的公司應該從哪里以及如何降低費用6.客戶體驗:改善客戶關系和品牌體驗度

社會型企業(yè)的三個原則:關聯、融入、建立與用戶之間透明的關系。你必須全面衡量所有有意義而且能促進兩者之前關系的指標。最后,你需要懂得商業(yè)目標和各種社會化媒體使用技巧之間的微妙關系。有效的掌握和運用這個關系,不僅能幫助你建立相關的戰(zhàn)略也能為你的投資回報率的建立和測量服務。

如果不知道它的價值在哪里,我們是無法衡量的…..(來源:199IT)

《全球社會化媒體營銷行業(yè)研究報告》

第9篇:新媒體行業(yè)研究報告范文

摘要隨著資本市場的發(fā)展,我國的證券分析師隊伍日益壯大。證券分析師作為專業(yè)人才,其提供的股票評級是否具備實際投資價值?國內外很多學者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證券分析師給出的股票評級在短期內是具備投資價值的。

關鍵詞證券分析師股票評級

隨著監(jiān)管法規(guī)的逐步完善和機構投資者的發(fā)展壯大,立足于公司基本面分析的價值投資逐漸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的主流理念,我國的證券分析師行業(yè)迅速發(fā)展起來,其影響力也急劇擴大。公司研究報告是證券分析師對上市公司進行信息搜集和分析的總結,而其中的股票評級則是分析師報告的主要結論,也是對證券市場投資者而言最為直觀和最受關注的信息。若分析師給予一家上市公司“買入”或“賣出”評級,則代表了分析師認為該公司當前股價被低估或高估的強烈信息,若投資者接受了分析師的信息,則將通過具體的買入或賣出行為影響股價的漲跌。關于證券分析師股票評級的投資價值,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一、國外相關研究

對于個股評級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33年。Cowles(1933)分別收集了16家金融服務公司、20家火災保險公司、1位華爾街日報編輯和24家金融出版媒體的薦股信息,經過計算發(fā)現被推薦股票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弱于大盤1%到4%。20世紀60年代后,隨著由于當時證券分析師逐漸形成一個獨立的職業(yè),關于分析師薦股的投資價值的研究開始興起。

Diefenbach(1972)收集了1967年11月17日到1969年5月23日期間(共80周)來自24家證券經紀公司的個股評級(包括買入建議和賣出建議),將這些股票自被給出評級后52周的收益率與同時期市場指數的收益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獲得買入評級的股票在未來52周的平均收益比同期指數收益率高出2.7%;而獲得賣出評級的股票的平均收益率則比同期指數收益率低11.2%,且在全部獲得賣出評級的股票中,在未來52周能跑贏指數的股票占26%。

Davies和Canes(1978)研究了股票評級二手信息的擴散對于股票的影響。他們使用市場模型對1970年到1971年華爾街日報“市場消息”專欄中的股票評級(包括597個買入建議和188個賣出建議)進行了分析,結果發(fā)現在這些二手評級當日,買入評級的股票有著0.923%的超額收益,賣出評級的股票有-2.374%的超額收益,并且都是統(tǒng)計上顯著的。另外,在二手評級后的20個交易日,被評級的股票并未發(fā)生超額收益的反轉。作者認為可能的原因是股票價格無法完全反應全部信息,因此即使的二手信息的傳播也能夠對股票基本面估值產生影響。

Groth et al(1979)以一家美國經紀商在提供的1964

年1月至1970年12月期間提供的約6200份股票評級為樣本,并對日期的準確性作了交叉檢驗,他們以CAPM為衡量基準,發(fā)現買入評級的公司在推薦公布前6個月,月超額收益率始終為正,推薦當月超額收益率達到最高,推薦后一個月超額收益率急速下降但仍為正,數月之后超額收益率才變?yōu)榱?。推薦之后股票的超額收益率整體上低于推薦之前。對于這一現象的解釋是這些被給予買入評級的股票在報告之前可能就已經歷了利好消息引起的股價上升,而股價上升又吸引了證券分析師對這些股票進行研究,并給出樂觀的評級。

但是,這些早期的研究都存在著樣本時間短、選取的證券公司數量少且代表性差、個股可能集中于某幾個行業(yè)等問題。從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數據庫的完善和研究方法的改進,有關研究進一步深化。Elton et al(1986)利用IBOS數據庫,收集了自1981年3月到1983年11月的來自34家券商的研究報告,其研究發(fā)現,相對于中性評級的股票而言,上調至強烈買入的股票在報告當月產生較大正超額收益,且這種正超額收益在此后的兩個月會變小,但依然顯著;評級下調至賣出的股票在報告當月存在顯著負超額收益,這種負超額收益在報告后一個月仍然顯著,且絕對值會變大。

Barber 和Loeffler(1993)分析了1988年10月到1990年10月來自華爾街日報”標靶”專欄的股票推薦。該專欄由四位分析師每月各推薦一只股票,作為對照,華爾街日報會隨機選取四只股票。他們發(fā)現,專欄公告后兩天之內,產生4%異常收益。

Womack(1996)利用First Call數據庫,以分析師評級的四種極端變動為樣本,發(fā)現分析師評級的變動對股價有顯著影響。在3日事件窗口內,“新添到買入列表”和“新添到賣出列表”的規(guī)模調整收益率都在統(tǒng)計上顯著,分別為2.98%和-4.69%;“從買入列表中刪除”和“從賣出列表中刪除”的規(guī)模調整收益率也在統(tǒng)計上顯著,分別為-1.94%和0.32%。

二、國內相關研究

由于我國的證券分析師行業(yè)起步較晚,相關的研究報告數據庫直到2005年前后才開始完善,因此國內學者對于股票評級的早期研究大都基于對財經媒體薦股“二手信息”的

市場反應研究。林翔(2000)收集了《中國證券報》每周一“咨詢機構看市場”欄目1998年4月13日至1999年6月28日來自601家上市公司的共1414次股票推薦數據,運用事件研究法研究股票推薦前后是否存在超額收益情況。結果發(fā)現用市場模型計算的個股超常收益在股票推薦之前第4周就開始顯著大于零,在推薦前一周達到最大值。推薦公開后10周都存在顯著的負超常收益。他認為其中原因在于證券咨詢機構擁有一定的私有信息,在推薦公開以前,私有信息已經在咨詢機構的客戶中擴散,客戶和追隨趨勢者的過度買入造成了推薦公開后的拋售壓力。

朱寶憲、王怡凱(2001)以《上海證券報》每周日“為您選股”欄目的投資建議為研究對象,搜集了1999年1月至11月共44周總計565次股票推薦,以市場指數調整的收益率為衡量基準。他們發(fā)現,總體來講“投資建議”股票組合的收益率統(tǒng)計上顯著高于大盤;將“投資建議”劃分為短期和中期投資建議后,發(fā)現短線投資建議的股票組合收益率高于投資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但中期投資建議的股票組合收益率幾乎都低于大盤。研究結論認為,一些專業(yè)投資咨詢機構具有相當的把握市場短期熱點的能力,但對中長期的預測能力不足。

徐立平、劉建和(2008)收集了2000年12月1日至2002年12月23日上海證券報每周一“本周股評家最為看好的個股”這一欄目的薦股統(tǒng)計數據對A股市場中證券分析師薦股的市場影響能力進行了實證研究。他們采用事件研究法,用均值調整模型計算非正常收益率,結果發(fā)現分析師所推薦的個股在推薦之前正向的非正常收益率(PAR)表現相當明顯。推薦之前六個交易周時正向的PAR表現最強,而后依次下降,并在公布基準日后短期內下降為負值。同時,隨著時間的延長,負向的PAR也越來越大。

徐永新、陳嬋(2009)手工整理了2007 年1 月至12 月《中國證券報》“實力機構周末薦股精選”所推薦的A 股股票作為研究樣本。他們發(fā)現股票推薦之前一周,所推薦的股票已經具有顯著為正的超常收益率,股票推薦前一周的累計超常收益率超過4%,推薦前的第一個交易日的超常收益率高達2%左右;股票推薦之后的第一個交易日有1%左右的顯著為正的超常收益率,而第二至五個交易日均為顯著為負的超常收益率,且推薦后第二至五個交易日累計超常收益率中值低于-1%;同時,推薦前后市場也均有超常的交易量反應。他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股票推薦中可能存在信息泄露。

隨著證券分析師研究報告數據的完善,越來越多的國內學者開始對分析師的一手評級信息進行相關的研究。王征、張崢、劉力(2006)整理了六家實力較強的券商研究所每月末向機構投資者提供的業(yè)績預測和投資評級信息。他們將券商研究員2004年3月至2005年6月給出的19310次股票投資評級劃分為增持、減持和中性組合,組合每月更新一次,并計算每月各組合的收益率。他們發(fā)現,在樣本期間,分析師增持評級組合相對市場指數的超額年化收益率達到23.85%,該超額收益率在經過CAPM模型、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和包括動量因素的四因素模型風險調整后仍然顯著。分析師減持評級組合的超額收益率為負值,但統(tǒng)計結果并不顯著。該策略在考慮交易成本后,仍能取得顯著的超額收益率。他們認為這一研究結果認為國內證券分析師股票評

級具有投資價值。

李雪(2007)收集了自 2006年1月1日到2007年4月1日四家研究機構308份股票評級調整樣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將所有評級調整分為調高與調低評級兩組,以市場指數調整的收益作為衡量基準,發(fā)現在(t-10,t+51)的時間段內,調高組產生6.53%的正異常收益,調低組產生-7.49%的負異常收益。在(t-1,t+1)、(t+2,t+31)和(t+2,t+51)三個時間段,除了調低組(t-1,t+1)不顯著之外,其他調高組和調低組都產生了顯著的正和負的異常收益。另外,不同研究機構影響力的差異能夠在短時間內產生異常收益的顯著差異,但在長的時間段內則效應不顯著。作者認為推薦后股票價格漂移根源于分析師推薦報告的內容逐漸被投資者接受而導致的交易行為,而不是由于新的信息出現、推薦力度或者推薦機構的影響力造成的影響。

三、結論

縱觀國內外相關研究我們發(fā)現,早期的國外研究大多認為分析師的選股建議沒有實際價值,而最近20年來的國內外研究結果大多認為分析師的工作是有效率的,即他們的股票評級具備一定的投資價值,特別是報告前后的短期時間內效果明顯。研究報告能夠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是證券分析師行業(yè)在資本市場中所發(fā)揮效率的反映,集中體現了證券分析師行業(yè)在產業(yè)分工中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林翔.中國證券咨詢機構預測的分析.經濟研究.2000(2):55-65.

[2]朱寶憲,王怡凱.證券媒體選股建議效果的實證分析.經濟研究.2001(4):51-57.

[3]徐永新,陳嬋.媒體薦股市場反應的動因分析.管理世界.2009(11):65-73.

[4]徐立平,劉建和.證券分析師薦股的市場影響力研究.財經論叢.2008(4):70-76.

[5]王征,張崢,劉力.分析師的建議是否具有投資價值――來自中國市場的經驗數據.財經問題研究.2006(7):36-44.

[6]李雪.中國證券市場分析師推薦投資價值研究.證券市場導報.2007.11:72-77.

[7]Cowles,A.1933.Can Stock Market Forecasters Forecast?.Econometrica,vol. 1,no. 3:309-324.

[8]Diefenbach,R. 1972."How Good Is Institutional Brokerage Research?"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vol. 28,no. 1:54-60.

[9]Groth,J.,W. Lewellen,G. Schlarbaum,R. Lease. 1979."An Analysis of Brokerage House Securities Recommendations"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vol. 35,no. 1:32-40.

[10]Womack,K. 1996."Do Brokerage Analysts' Recommendations Have Investment Value?"Journal of Finance,vol. 51,no. 1:137-167.

[11]Barber,B.,D. Loeffler. 1993."The 'Dartboard' Column:Second-Hand Information and Price Pressure"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vol. 28,no. 2:273-284.

[12]Davies,P.,M. Canes. 1978.”Stock Prices and the Publication of Second-Hand Information”The Journal of Business,vol. 51,vo. 1:43-56.

[13]Elton,E.,M. Gruber,S. Grossman. 1986."Discrete Expect

相關熱門標簽